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高端阅读 > 卢中原:经济转型要求 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学界喜迎十八大: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期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书写了精彩篇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保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他们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就如何克服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外部冲击,挖掘积极因素,把握历史机遇开辟新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决策”创造“中国奇迹”

  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我们走上了高速发展道路,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直接为我国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的未来值得期待。

  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全球之时,中国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中央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产业振兴规划等,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是一系列“中国决策”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决策带来的大规模投入,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同时使中国克服了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西方金融危机的一次伟大实践,也为丰富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中国经济不会被“唱空”

  中国经济在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同时,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源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更加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红利。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正面临耗尽局面,中国经济面临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压力,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

  基于此,国际上渐有“唱空中国”和“中国崩溃论”。然而,对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多数学者持乐观态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能连续33年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的‘中国奇迹’,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虽然发展中也会经历坎坷,但是,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很乐观。中国经济保持长期持续增长,金融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而软着陆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中国的宏观政策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通过适度、有效地实施一些宏观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城市化和创新是经济增长新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点,要深化改革,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短期来看,要继续鼓励民间投资,推进有效投资。中长期调整策略重点应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这些新动力的重点则在于城市化和技术创新。

  “无论如何,我对于中国经济还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保持在7%到8%的增速还会持续十几年。要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还有很多潜力有待开发,如内需市场潜力,人力资本提升空间,科技创新的空间,城镇化潜力,区域回旋空间,产业梯度转移。最重要的还是有改革的潜力,改革一定会解放出新的生产力,我们对未来应该充满期待。”王一鸣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激活了制度红利,今后除了深化改革,还需要去创新,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最大的一个潜力就是城市化、城镇化。”

  黄先海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城市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恰恰是潜在的发展空间。更长远来看,技术创新是持续的动力,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应努力抓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给我们提供的良好历史机遇,乘势而上”。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的创新等于发明,而发明是高投入高风险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等于产业升级,更多是模仿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中国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期待包容、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专家认为,今后我国还需要加快改革进程,激发国内市场竞争和发展活力。面对国际环境的冲击,应积极应对,加强外贸市场多元化,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产业、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