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高端阅读 > “退房令”发出六年 央企为何还在楼市里

中国撬动世界留学版图 留学中国成选择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如‘柒’而遇、‘零’听记忆”,这个听起来颇有网络语言风格的表述(“柒”和“零”取“70年代”之意),是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文化沙龙的主题。沙龙的主人公包括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冰岛驻华公使鲍德松、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大中国区主任韩诚、CNN前北京分社社长吉米等,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留学生。

      3小时的沙龙,他们畅谈起多年前初来中国的美好记忆,讲述他们因留学而与中国一生结缘的故事,交流作为中国留学政策发展进步见证者的诸多感受。

      201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之后,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留学,到中国去!”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在中国,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经历了精彩的人生。

      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蓝斐历,美国留学生,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以高质量本科教育闻名的卡尔顿学院。本科毕业后,他立志徒步走遍世界各地,在行走中用心体察不同国度的文明。确定了这个目标后,他以欧洲为起点,从法国到西班牙,再到拉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蓝斐历走过了许多地方,脚步一直未曾停下,直到2013年来到中国,在辽宁师范大学进行了将近一年的中文学习后,蓝斐历没有再次启程,而是选择了留下。他说,“小时候,我看着李小龙的功夫电影长大。上学后,进一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来到中国后,我开始了解太极、茶艺、书法……我发觉这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用几年时间都还不够。”乐涛来自瑞典,高中时,因为一次三个月的旅行,他爱上了中国这个“人热情、饭好吃、环境好”的国家,于是来中国的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两年中文。其间,他被瑞典一所很好的大学录取。“回国在那个大学上了一段时间课后,我发现我更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又迫不及待地回来了。”现在,乐涛已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听老师用中文讲课,有一定难度,但在中国学习学有所值,我会克服困难。”乐涛有一位中国女友,给他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很多鼓励和支持,现在乐涛正计划毕业后一起跟女友回云南老家找工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同时生源结构也不断优化。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增加20581人,增幅达到了5.46%。另外,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为202个,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其中,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4国生源数均有增长。尤为喜人的是,2015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比例明显增加,达到46.47%。研究生比例也从12.73%增加到13.47%,学生层次有较为明显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周鑫介绍,随着生源结构不断优化,除了传统的汉语外,体现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型课程大热,经贸汉语、汉外翻译、文学+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深受欢迎。

      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为了学习语言来到中国,到为了学习专业来到中国,学历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说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逐渐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可。”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2009年考入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学习中文,大学四年中不断往返中塔两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本科毕业后,她终于如愿到中国留学。2014年,由于流利的中文和专业背景,米娜接受中国国家汉办的邀请,担任中塔孔子学院签约仪式的翻译。“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终于可以用所学为塔中两国交流出一份力。未来,我希望能在孔子学院任教,成为塔中两国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俄罗斯学生布拉特在中国学习了两年汉语后,选择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就读。随着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协调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布拉特说:“能从中国角度了解与理解国际关系,这是我在华学习的一个很大优势。”除了学习,热心肠的布拉特还为来华留学生们做了不少好事。去年,他和几位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同学一起在北京创立了俄罗斯学生联合会,提供各类信息并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包括俄罗斯学生在内的各国留学生更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愿望日益凸显。在政策引导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华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5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与上年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

2016年4月,中办与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同时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来自巴基斯坦的安纳斯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他说,中国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发展很快,在巴基斯坦,他周围的很多家长都乐意把孩子送到中国读书。“北大的课程安排非常好,各类设施也很完善,拥有和西方国家同样的研究水平,还与世界顶尖机构合作,专业的英文授课也令人惊喜。”说到学校教学,安纳斯赞不绝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事务科科长苏力介绍,包括该校在内的国内许多高校,国际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英文授课、双语授课项目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的国家分布较均衡,本科生以亚非为主,研究生中来自欧洲的留学生已占近20%,他预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数量将有很大增长空间。

      培养国际学生是一种公共外交

      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2015年,我国继续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抓手,做好招生和管理工作,推动招生模式改革,201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总数达到40600人,比2014年增加9.9%。同时,积极配合中美和中欧等人文交流机制工作,继续执行好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和中欧学分生专项奖学金项目。进一步鼓励我高校和美欧高校建立和深化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发达国家青年学生来华留学。2015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还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和战略力量。通过实施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协助各国开展青年杰出人才资源建设,影响和塑造其各领域的潜在青年领军人物。与此同时,多所高校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有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和高质量的人文专业教育,吸引了许多优秀留学生修读我们的人文专业”,华东师范大学国交中心主任黄美旭说。中国石油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滦凤池老师也介绍,中国石油大学的工程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留学生回国后基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获得丰厚薪酬,这也是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学生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特殊的战略资源。各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对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国际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因为求学特征和在目的国停留时长,培养国际学生是一种深入的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国际学生流动的格局和趋势往往能体现各国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差距,而能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且用之,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

      尽管来华留学人数有大幅提升,但目前我国留学逆差依然存在。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来华留学教育,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与中国经济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相比,中国的国际学生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尤其是结构上,都需要再向前跨一大步。要使来华留学教育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不断优化留学环境,保障教育质量,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许多在高校长期从事留学生工作的老师也认为,当前,来华留学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整体留学环境的建设,仍需不断加强与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同时把来华留学生纳入社会的整体管理,如留学生的就业、实习等;其次是硬件保障,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逐渐增大,许多高校留学生的住宿、教室资源、娱乐空间、食堂等相对饱和;还有全英文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各高校全英文授课项目仍相对较少,如何整合校内外师资队伍,提升英语专业授课能力,仍需进一步探索。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新修订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届时,来华留学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同时,教育部正在推进国际学生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法规的制定工作,使国际学生在华“打工合法化”。此外,有关部门正在研究适当放开国际学生在华毕业后的就业和实习市场,让留学生学成后能来去自由,真正得到实惠。此外,委托第三方组织,建立与世界接轨的质量保障制度工作也在推进中。“我们还将整合我国高校优质资源,集中力量建设数百门具备全球吸引力和专业竞争力的英语授课精品课程,通过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达成学分认可协议,建立‘学分联盟’,为留学生提供方便。同时不断健全奖学金生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现奖学金的货币化改革。”

      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打造国际化的网络平台,为教育机构、国际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权威、时效性强的来华留学信息,力求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为高质量实现2020年留学生规模达50万的目标提供支持与保障。”